织里织里镇位于湖州市吴兴区东部,北依太湖,南靠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历史上因织造业兴盛而得名,史料中就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全镇区域面积135.8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30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约20万人;现有党支部118个,党员3258名。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等11个部委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湖州中心城市的工贸新区,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 “中国童装名镇 ”。
织里镇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新型城镇。多年来,历届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镇、商贸兴镇”的发展路子,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镇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织里镇综合实力在全国千强乡镇中位列89位,省百强乡镇中位列前20位。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同比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419.9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财政总收入9.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61元,同比增长15.63%。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工业总产值414.12亿元,拥有个私企业10000多家,规模企业152家,其中亿千企业25家,上市企业1家,历年被评为市工业强镇。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省级著名商标4只,市级著名商标5只,名牌产品5只。“科技人才四百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增长17.3%。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冬枣等特色主导产业,新增农产品加工功能区1个,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兴农和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00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6只,创建3家规范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目前,织里镇已成为湖州市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市场化程度最为发达、经济增长最为快速、劳动力转移最为充分、人民生活最为富有的地区。
(一)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童装、铝合金型材、通信电缆、纺织印染、微特电机、羊绒羊毛、小五金、床上用品、木业等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格局。规模企业实力雄厚。全镇现有规模企业53家,亿千企业9家。2003年,工业总产值139.1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35.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5.5%。民营科技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像栋梁、珍贝、大港、佳雪、振兴阿祥等同行业的排头兵。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织里因毗邻江苏而深受苏绣之影响,民间就有纺织刺绣的历史传统。织里人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先后经历了做绣花枕套、香港衫、织锦缎棉袄几个阶段,最后定位在童装上。目前,童装产业已成为织里的第一大产业。全镇现有童装生产企业5700多家,中高速缝纫机6.5万台,有7万多人专门从事童装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湖北、江苏、湖南、河南、安徽等21个省市和省内温州、宁波等11个城市的416家童装企业落户织里。全镇童装年产量1.8亿件(套),产值4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与童装行业密切相关的服装面料、辅料以及印花、绣花、砂洗、联托运、缝纫机销售等配套产业发达。小五金、床上用品等块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产铝合金、线缆等小五金5万吨,产值6亿元;年产床罩、被套等80万件套,产值6600万元。
(二)外向型经济快速成长。坚持接轨沪杭、借力发展,重抓招商引资、力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03年,合同利用外资7665.1万美元,实到外资3500万美元,引进区外内资1.68亿元。以乡镇为单位,招商引资实绩位于全市首位。外贸外经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外贸出口交货值11.5亿元,自营出口8858万美元,其中超500万美元企业3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31家。大港、振兴、珍贝、元昌等企业承接外贸业务能力大幅提高,其中大港集团自营出口6327万美元,位于全市企业之首。接轨上海取得初步成效,一批大项目、产业配套项目、高科技电子类项目先后落户织里。
(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织里镇工业园区是南太湖吴兴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率产出,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发展平台。目前,19.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规、各专项规划全部通过省、市批准,是2003年全省唯一得到开发区规划调整的乡镇。区内18条、40公里主干道路基本建成,19座桥梁已建成7座,涉及道路、项目的624户20万平方米房屋已拆除,9356座坟墓搬迁至妙西金家坞生态化墓区。重点干道三线下埋、管道铺设全面完成。11万伏输变电所建成启用,3个农村新社区启动建设。基础配套投入已达4.5亿元。累计入园工业项目159项,计划总投资28.30亿元,已完成投资19.83亿元。
(四)专业市场繁荣兴旺。织里市场发育较早。专业市场建设从1983年开始起步至今,已历经八次扩建,形成了以童装和棉坯布两大市场为主,床上用品、服装辅料、小五金、托运服务等配套市场为辅的较为健全的市场体系。目前,全镇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达到24.6公顷,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营业摊位4360个。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106.9亿元,其中童装市场32.6亿元,棉布市场69.6亿元。童装市场日均人流量达3万余人,日销售童装30万件(套),辐射全国28个省市117个大中城市以及欧、亚、非、美四大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棉布市场年棉坯布交易量达15亿米,交易品种150余种,国内100多家主要棉坯布生产企业在织里设有窗口。织里棉坯布交易价格的涨落直接影响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相关行业商品价格。织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产销基地和最具影响力的棉坯布集散中心。在市场的带动下,全镇商业、房地产、金融、仓储、运输以及服务业等三产行业蓬勃发展,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十分活跃。2003年,银行现金收付量达620亿元。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和市场的互动发展,加速了各种要素向城镇集聚,形成了以产业、市场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市场繁荣的良性循环。通过经营城市,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社会事业,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问题,实现了城市规模的连年扩张。目前,织里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面积达到27.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已从90年代初的0.8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道路框架拉大到22平方公里。镇区居住人口已由当时的不足3000人猛增到现在的15万多人。期盼已久的行政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318国道沿线4.6公里景观建设全面完成。绿化总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全镇道路、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5万吨级自来水厂1座,3万吨级污水处理厂1座。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贸小城市已初现雏形。织里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城镇、浙江省卫生镇。
(六)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镇基础设施条件根本改善。累计完成村庄环境建设自然村157个,其中年内新增68个,建成全面整治村5个。全面完成100公里村级公路砂改油。100公里自来水总管全部通到各村,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受益人口9万余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户户吃自来水、家家看有线电视、人人居良好环境的目标。累计完成土地整理面积7.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9874亩,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外围圩埂加固加高、机埠机泵改造等工作扎实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旱涝保收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累计达2.5万亩。农业效益型、规模型、基地型发展趋势初步呈现,各类农业专业大户610户,龙头企业18家,中介服务组织4家。2003年农业总产值4.9亿元,农业增加值2.6亿元。累计依法流转土地面积2.6万亩。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
(七)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繁荣的市场和发达的个私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广大农民较早地走上了富裕之路。全镇已有80%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织里镇于1995年就率先跨入了浙江省小康乡镇行列。2003年,全镇人均GDP越过3000美元,高于全区483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区1277元,银行储蓄14亿元,人均储蓄1.4万元。有20%的家庭在织里镇区和湖州市区购买了住房,私人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有上百户,私人拥有高档轿车1000余辆,高档摩托车3万辆。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政府职能高效运转,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民政福利、社会保障、老龄事业等各项工作稳步发展,道德风尚健康向上,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织里镇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首批现代示范镇、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九)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通过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广大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日趋凸现,涌现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抓载体、抓教育、抓管理,基层党建覆盖面不断拓展、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和工会组建工作稳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工、团、妇等团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镇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实干的工作氛围。
发家致富道道多
没话说
有钱人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