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祯的人物经历
1987年,淄博市淄川区为调整产业结构,决定上一个两万纱锭的棉纺厂。刘石祯这位原区煤炭公司的经理,一直是与煤打交道,区领导任命他为“七棉”厂长,仍兼着煤炭公司的经理。两种产品,一白一黑,两副担子,一肩一个,刘石祯来到杜坡山下,当他与职工那满怀期望而又不乏疑惑的目光相对时,他掂出了自己作为厂长的分量和责任。 1987年6月20日,“七棉”破土动工,历经四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奔波和劳碌,1988年7月16日“七棉”投产,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刘石祯所付出的汗水和智慧,为杜坡山增添了崭新的风采。
1988年春天,刘石祯从有关部门得知泰国泰纶有限公司想把一个投资几百万美元、两万纱锭的棉纺项目放到中国──这也将是我国与泰国的第一个纺织合资项目,泰方将提供全部设备、原料,且产品包供包销。市区领导对这个“两头”在外的项目极为重视,要求积极争取。为争得这个项目,这位“拼命三郎”曾连续两个月,几天一个来回,有时是昼夜兼程,一气跑了十几趟北京。
两个月的奔波,终于使这个项目落到了杜坡山下。一位到“七棉”的同行惊讶地说:“按常规,光是研究这个项目也得半年,再把二百四十三颗公章盖上,至少还要半年。你们四、五十天就跑下这个项目,实在叫人难以相信。”1988年5月12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签订合资组建鲁泰纺织有限公司的协议;9月7日,“泰纶”公司总经理来厂考察;10月,鲁泰纺织有限公司诞生了。
人物故事之:五十五天创造的奇迹
刘石祯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一年365天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工作上,曾有一篇题目为《杜坡山下的“拼命三郎”》的报道【1989年4月18日《淄博日报》报道】,说的就是刘石祯。企业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2112O锭全程纺纱设备,按当时国内一些单位的正常安装速度一般在一年左右。刘石祯召开班子成员紧急会议,大家达成了共识,以最快速度投入生产。就这样,他们只用了55天时间安装完并且一次试车成功。当鲁泰把第一批产品让合资伙伴观看时,对方半信半疑,还以为是从哪里借来的样品。当合资伙伴确定是鲁泰生产出来的样品时,惊诧不已,不断地点头。他们当即表示每年按企业合同的分红一分钱也不带走,全部用于鲁泰公司扩大再生产。
在技术管理上,刘石祯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坚持把科研工作放在核心位置。他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先行”的管理思想,2000年组建技术中心,2009年扩建为“鲁泰纺织服装工程研究院”,科研队伍持续壮大。逐步建立起外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战略客户和重点供应商为联盟;内部以研发设计、营销、生产、采购为主体的 “双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一基地、两站两室、三中心”的科研体系。截止2014年底鲁泰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34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公司参与或主持制定标准21项。
在品牌建设上,企业创业之初,刘石祯 就确立了“名牌战略”。在名牌战略的带动下,鲁泰产品在国际棉纱市场被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客商誉为“中国纺织界的茅台酒”。2004年9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名牌暨质量管理先进表彰大会”上,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鲁泰格雷芬”衬衫荣获了“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之后公司色织面料、高支高密纯棉坯布、精梳纱线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名牌”称号,“80支、100支纯棉色织面料”产品获得“出口商品免验”资格。 在培养人才上,刘石祯坚持“以人为本 严谨科学 顾客导向 诚信共赢”的价值观,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文关怀。在优化完善评先树优、技术比武、科技表彰、技术职务与职称评聘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员工职业规划及成才道路的自我管理培训与实践,为员工成长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多样的文化需求。
在环保方面,刘石祯不惜成本,他认为想要做好企业就不能重复西方在环保方面“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全面接轨国际,拔高起点,立足长远,重视社会责任。他认为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的发展,不仅得不偿失,而且必将以牺牲今后的发展潜力为代价。企业在他的带领下,始终倡导以绿色低碳环保为基础,每年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研发队伍,全力实现节能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加快了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减排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施低碳节能工程。在污水处理方面,投资2亿元,建成4个污水站,日处理污水量8万吨,不但对企业自身的染整废水进行处理,而且承担了当地的城市污水处理任务。
全国哪里有纺织厂、?
中国最大纺织厂IPO大旺
即使如快速发展的供销社企业魏桥纺织(2698,HK)�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国家压锭的政策风险
从1981年进入魏桥油棉花加工厂担任厂长起,张士平就再也没有过过春节。365天全天候工作换来的是,这家从棉油加工起家的集体小厂成为亚洲最大的棉坯生产企业——魏桥纺织集团。
这是对张士平20多年辛苦的回报:9月24日将正式在港公开交易的魏桥纺织中,担任总裁的张士平和他的一双儿女获得约8%的股份,以发行2.5亿H股,每股最低招股价6.15元计,张家股票市值超过1.2亿港元。而公司的H股总市值介乎1.97亿至2.74亿美元。由此,一个隐蔽在山东邹平县魏桥镇的纺织业巨鳄浮出水面。
在公开认购期间,这家供销社企业备受外资追捧。截至9月18日,已获得近110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达235亿港元。配售部分也获得了超过7倍的认购。据魏桥的包销协议,认购超过100倍时,公开认购将占发售股数的比率由10%升至50%,而配售部分所占的比例则由原来的90%降至50%。
魏桥由一家“山寨厂”发展到今日,成为全中国最大纺织厂,张士平可以说是灵魂人物,其子女张波及张红霞继承衣钵,分别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令公司平添几分家族味道。
魏桥的最终控股股东邹平县供销社,为补偿及奖励十多名多年来为公司苦干的管理层,亦趁今次上市进行股改,授予他们母公司一成及上市公司13.5%股权。上市后,邹平县供销社持股量将摊薄至52.6%,公众持股量为32%。
赴港IPO
随着港股气氛转好,下半年将掀起新一轮中资股上市潮,粗略估计,即将在港挂牌的内地企业,集资总额超过300亿元。港交所副营运总裁霍广文更指出,大力吸引内地民企来港上市是其重要策略。他透露,今年以来在港上市的41家企业中,内地企业占到16家,但其融资额却占高达61%。
曾因SARS而推迟来港上市的魏桥纺织料为今年迄今规模第三大的招股活动,仅次于中外运(0598,HK)及合和公路基建(0737,HK)。
魏桥纺织总资产规模达到55亿元,总产能约为26.5万吨棉纱、4.62亿米坯布和1.57亿米牛仔布。目前以“WeiQiao”商标销售超过产品2000种,其海外客户超过300名,国内客户2000名。张波表示,去年整体业务的毛利率为17.2%,今年可望有所增加。内地纺织行业去年总收入为1400亿元人民币,魏桥则占3%。
魏桥纺织董事会预期,2003年,魏桥的棉纱和坯布生产能力都将有接近翻番的增长。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营业额约43.8亿元及纯利2.88亿元,分别较前一个财政年度增86%及87%。
董事长张波宣称,所募集的近20亿元资金,除近1/3用于抵还银行债务,将主要用于拓展产品线,提升技术和同业并购。
纺织股行业虚火
事实上,在成功上市解决融资问题之后,魏桥纺织仍然必须面对诸多行业的共同难题。
江苏鼎天分析师秦洪指出,去年以来国内棉价持续上涨,使得纺织企业成本剧增,纷纷用增加库存来解决问题,对魏桥纺织而言,“上市无法缓解企业成本提升,这是它必须克服的”。魏桥今年首季的存货周转天数上升至110天,较过去3年的平均64至73天为高。张波称,今年由于购入棉花有优惠,故此集团购入了18亿元人民币棉花。这些存货将在第二、三季逐渐消化,存货量也将会回复至正常水平。
国泰君安分析员李质仙认为,对棉纺织企业来说,更重要的不在于棉价是否和国际上在一个竞争层次:2001年,由于国外棉价大幅低于国内,而国内企业又无法到国际上采购,导致成本提高,而出口售价降低。
2004年年初,中国对纺织业的出口退税将由现在的15%-17%降至11%,秦洪认为,魏桥纺织在港的成功上市,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退税对企业造成的利润伤害。张波表示,未来出口业务比重最高不会超过60%,因此相信内地调低进口退税额对公司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纺织业呈现“行业成长性和企业微利性”并存的状况。
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上,纺织业的过热也已见端倪。8月底,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报告,指出了纺织业等行业快速增长,同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有所抬头。
此后,传出发改委已组成纺织业调研组的消息,相关人士直言不讳:“调研的目的是把脉纺织业看看是否过热。”
魏桥纺织显然是国家有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魏桥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1万纱锭起家,在1997年全国“压锭”之前还名不见经传。而近三年却飞了起来。有报道称,某纺织行业协会负责人曾在去年到过魏桥,公司人士说有80万纱锭;而今年去魏桥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已达到了120万纱锭。
而业内人士却认为魏桥的纱锭数量绝不止这些,但很难搞清魏桥到底有多少纱锭,夸张的说法是600万纱锭。魏桥集团某人士还表示,他们希望到2010年之前将纱锭数量提高到1000万纱锭。这是一个让业内咋舌的数字。2001年国内的棉纺锭一度被压缩到3548万锭,但近两年又新增2500万锭。事实上,纺织业压锭的政策风险依然存在。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哪里都有,不过据我所知江苏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