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窗帘窗纱

“风露透窗纱”的出处是哪里

时间:2024-10-09 15:30:34  来源:http://www.tianfw.com  作者:admin

“风露透窗纱”的出处是哪里

“风露透窗纱”出自宋代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

“风露透窗纱”全诗

《少年游·润州作》

宋代 苏轼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少年游·润州作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暗香悠悠满窗纱是什么意思?

【暗香】犹幽香。唐羊士谔《郡中即事》诗之二:“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宋李清照《醉花阴》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红楼梦》第三八回:“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胧。”朱自清《看花》:“大殿上正做晚课,送来梵呗的声音,和着梅林中的暗香,真叫我们舍不得回去。”2.词牌名。双调,仄韵,九十七字。宋姜夔自度曲。也名红香、晚香。典

【微】《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非切,音薇。《尔雅·释诂》幽微也。《易·系辞》知微知彰。《书·大禹谟》道心惟微。又《广韵》微,妙也。《礼·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又《说文》隐行也。《史记·秦始皇纪》微行咸阳。又《广韵》细也。《孟子》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韵会》衰也。《诗·小雅》式微式微。《笺》微乎微者也。《史记·杞世家》杞小微。又《韵会》贱也。《尚书序》虞舜侧微。又《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左传·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注》

【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切,偸去声。《说文》跳也,过也。又《增韵》彻也,通也。又《广韵》惊也。《扬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惊曰獡,或曰透。《注》皆惊貌。獡,音铄。

【窗纱】窗上的纱。唐白居易《三月三日》诗:“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宋杨万里《初夏睡起》诗之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元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曲:“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红楼梦》第三六回:“那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窗纱往里一看,只见寳玉穿着银红纱衫子。”汉

意思是,暗香

悠悠,满闺房

都飘着芬芳的

清香。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